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

創造力的事實

從美術角度來看,梵谷最偉大的是他不可思議的創造力。圖為畫作「柏樹與兩個人物」。圖/荷蘭庫勒穆勒美術館提供

「儘管我有病,我並不完美,卻無法放棄這比我更崇高的力量,那就是屬於我生命的創造力。」酖梵谷

談梵谷,從美術教育的角度最值得對焦的,是他偉大不可思議的創造力。他煥發的創造才情,不因家族性的宿疾纏身,不因他暴烈不穩定的性情,更不因現實生活的困頓所剝奪。

若仔細閱讀梵谷的書簡文字,會發現他文字表現力並不亞於繪畫。藝評家赫伯特‧里德在「藝術的意義」一書形容他的文筆:「若從梵谷書信中挑選一些文字,集結成選集,將是現代文學中最出色、最受人喜愛的一本書。」

梵谷並非早發的天才,卅歲之前他的素描還很拙劣幼稚。他的藝術成就依賴自學持續的苦練,常常為了畫好昂貴的油畫,必須事先創作幾十張素描練習,著名的「吃馬鈴薯的人」甚至畫過幾百張的手臉部素描特寫。

這次展出的七十幾幅素描,讓我們揭開創造力的神秘面紗。原來創造力不是由天而降,突來的神秘天賦,梵谷用十年將近兩千幅的作品,九百多封書信函件,向我們證明,原來不管哪一種「創造力」,都能夠經過持續練習,勤奮創作獲得。

我們相信人生而具有創造力的事實,就像人人都有游泳、開車的能力一樣。但這只是一種潛能,潛能需透過長期學習再學習,才能讓「能力」具體顯化,展現應用,發展成為表現力。能具體創作表現實踐於外,名詞必須成為動詞,創造力才會成為創造。這是梵谷提供給我們最值得深思的課題。

文/林千鈴(蘇荷兒童美術館館長)

沒有留言: